根据近年来我市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及土壤测试结果,并参照《四川省2021-2025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制定了《雅安市2021-2025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科学施肥原则
(一)坚持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遵循用养结合、就地消纳、缓速相济、循环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使用有机类肥料,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效益。
(二)坚持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按照作物需肥特点,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针对性补充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肥料,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三)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合理追施肥料,采用少量多餐、适时加餐的方式,补充基肥施用养分的不足。
(四)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和农艺配合使用,鼓励在化肥使用量较大的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推广使用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主要粮油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水稻
1.北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六县区
施肥现状:有机肥用量少;氮肥用量偏多,前作为蔬菜和茶园地区,氮素养分较充足,钾肥施用不足。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底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控施氮肥、特别前作为蔬菜用地和茶园地区,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氮肥40%—50%作基肥、50%—60%作分蘖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分蘖肥。在土壤缺锌区域,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 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施氮肥(N) 9—11公斤/亩,磷肥(P2O5) 3—4公斤/亩,钾肥(K2O) 4—5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45%(20-15-10)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5-0-12)15~20公斤/亩作分蘖肥。
(2) 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施氮肥(N) 7—9公斤/亩,磷肥(P2O5) 2—3公斤/亩,钾肥(K2O) 3—4公斤/亩。推荐亩用25~30公斤35%(15-12-8)复合肥料作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5-0-10)15~20公斤/亩作分蘖肥。
(3) 目标产量4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5—8公斤/亩,磷肥(P2O5) 2公斤/亩,钾肥(K2O) 3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35%(15-12-8)复合肥料作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5-0-10)15~20公斤/亩作分蘖肥。
2.南部汉源、石棉区
施肥现状:有机肥施用量少;偏施氮肥,钾肥不足,蒜薹地、蔬菜地氮营养丰富。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施有机肥1500—2500公斤;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控制氮肥总量,前作为蒜薹地、蔬菜地减少氮肥用量30—50%,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施用。氮肥40%—50%作基肥、50%—60%作分蘖肥;磷肥、钾肥主要作基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 目标产量700公斤/亩以上,一般施氮肥(N) 11—13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 6—8公斤/亩。推荐亩用30~40公斤45%(20-15-10)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0-0-10)30~35公斤/亩作分蘖肥。
(2) 目标产量500—700公斤/亩,一般施氮肥(N) 9—11公斤/亩,磷肥(P2O5) 4—6公斤/亩,钾肥(K2O) 5—7公斤/亩。推荐亩用25~30公斤45%(20-15-10)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0-0-10)25~30公斤/亩作分蘖肥。
(3) 目标产量5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7—9公斤/亩,磷肥(P2O5) 3—4公斤/亩,钾肥(K2O) 4—5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45%(20-15-10)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20-0-10)20~25公斤/亩作分蘖肥。
(二)玉米
1.北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六县区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有机肥的施用不方便,普遍较少施用有机肥,钾肥用量少,部分攻苞肥施用时间偏迟。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60%作基肥,40%作苗肥。稳定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氮肥一般分基肥、提苗肥和攻苞肥,按3:2:5的比例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基肥和提苗肥各50%。缺锌区域基肥亩施七水硫酸锌1公斤。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 目标产量400公斤以上/亩,施氮肥(N) 14—18公斤/亩,磷肥(P2O5) 4—6公斤/亩,钾肥(K2O) 5—6公斤/亩。推荐亩用30~35公斤38%(15-15-8)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5~20公斤30%(15-0-15)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6~17公斤/亩作攻苞肥。
(2) 目标产量300—400公斤/亩,施氮肥(N) 12—14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4—5公斤/亩。推荐亩用25~30公斤40%(15-17-8)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5~20公斤30%(15-0-15)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3~14公斤/亩作攻苞肥。
(3) 目标产量3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10—12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3—4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43%(15-20-8)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5~20公斤25%(15-0-10)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0~12公斤/亩作攻苞肥。
2.南部汉源、石棉区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施用量偏少,部分施肥水平偏低,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钾肥施用量少,基肥用量偏大,追肥施用不足。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60%作基肥,40%作苗肥。适当提高施肥总量,协调氮、磷、钾肥比例,增加追肥用量,增施钾肥。氮肥一般分基肥、提苗肥和攻苞肥,按3:2:5的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60%作基肥,40%作提苗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 目标产量6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 16—18公斤/亩,磷肥(P2O5) 5—6公斤/亩,钾肥(K2O) 6—7公斤/亩。推荐亩用30~40公斤43%(15-18-10)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5~20公斤35%(15-0-20)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6~17公斤/亩作攻苞肥。
(2) 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施氮肥(N) 14—16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6—7公斤/亩。推荐亩用25~30公斤45%(15-18-12)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5~20公斤35%(15-0-20)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3~15公斤/亩作攻苞肥。
(3) 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施氮肥(N) 12—14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5—6公斤/亩。推荐亩用23~25公斤45%(15-18-12)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0~15公斤35%(15-0-20)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11~13公斤/亩作攻苞肥。
(4) 目标产量4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10—12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4—5公斤/亩。推荐亩用23~25公斤43%(13-20-10)的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推荐亩用10~13公斤35%(15-0-20)的复合肥料作提苗肥,追施尿素9~10公斤/亩作攻苞肥。
(三)油菜
1.北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六县区
存在的问题: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硼等微量元素缺乏。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料,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农家肥50%作底肥,50%作苗肥。氮肥总量的20-30%作基肥施用、30-40%作苗肥、30-40%作蕾苔肥;土壤缺硼区域,施用硼砂0.5—1.0公斤/亩作底肥或硼肥在初花期后根部喷施1-2次。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1)目标产量15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0~11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5~6公斤/亩。推荐亩用25~30公斤42%(10-20-12,含B 0.2%)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30%(20-0-10)20~25公斤/亩作提苗肥,追施尿素8~9公斤/亩作苔肥。
(2)目标产量100~150公斤/亩,施氮肥(N)9~10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42%(10-20-12,含B 0.2%)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30%(20-0-10)15~20公斤/亩作提苗肥,追施尿素8~9公斤/亩作苔肥。
(3)目标产量1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8~9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推荐亩用20~25公斤40%(10-20-10,含B 0.2%)复合肥料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合肥料32%(20-0-12)10~15公斤/亩作提苗肥,追施尿素7~8公斤/亩作苔肥。
2.南部汉源、石棉区
主要问题: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施用水平低,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500—2500公斤,主要作底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增加苔肥比例。氮肥50%作基肥、20—30%作提苗肥、20—30%作苔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苔肥;磷肥和硼肥作基肥施用。土壤缺硼区域施用硼砂0.5—1.0公斤/亩作底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则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目标产量150—2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 9—11公斤/亩,磷肥(P2O5) 4—6公斤/亩,钾肥(K2O) 4—6公斤/亩。
(2)目标产量100—150公斤/亩,施氮肥(N) 8—10公斤/亩,磷肥(P2O5) 4—5公斤/亩,钾肥(K2O) 4—5公斤/亩。
(3)目标产量1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7—9公斤/亩,磷肥(P2O5) 3—5公斤/亩,钾肥(K2O) 3—5公斤/亩。
(四)马铃薯
1.北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六县区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磷钾比例不协调, 偏施氮、磷肥、钾肥施用量严重不足。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基肥占60%,配合氮磷钾肥施肥用,追肥占40%,配合团棵期追施化肥施用。控施氮肥,补施钾肥。宜选择低氯复混肥料,不宜施用氯化铵。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团棵期追肥;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现蕾期追肥,推荐施用硫酸铵等不含氯元素的钾肥、复混肥。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目标产量15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 12—14公斤/亩,磷肥(P2O5) 6—7公斤/亩,钾肥(K2O) 8—10公斤/亩。推荐亩用40~45公斤复合肥料45%(20-15-10)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10~12公斤/亩。
(2)目标产量1000—1500公斤/亩,施氮肥(N) 10—12公斤/亩,磷肥(P2O5) 6—7公斤/亩,钾肥(K2O) 6—8公斤/亩。推荐亩用40~45公斤复合肥料40%(17-15-8)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7~9公斤/亩。
(3)目标产量1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10公斤/亩,磷肥(P2O5) 4—6公斤/亩,钾肥(K2O) 5—7公斤/亩。推荐亩用30~40公斤复合肥料40%(15-15-10)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6~8公斤/亩。
2.南部汉源、石棉区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施用量少; 氮、磷、钾施肥比例失调,钾肥的施用量极少。大多数农户认为获得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就是使用足够的氮肥,而磷、钾肥只是辅助,对中微量元素几乎不施.同时,由于劳动力、水源等原因,农户无法达到氮肥深施、磷肥集中施用的要求,在高山干旱区域甚至连施后覆盖、供足水分都不能做到,通常采用化肥干施或施于作物根系附近等雨融化,造成大量养分流失,浪费很大。
施肥建议:增施有机肥,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分两次施用,底肥占60%,团棵期追肥占40%;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控施氮肥,增施钾肥。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团棵期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现蕾期追肥,推荐施用硫酸铵等不含氯元素的钾肥、复混肥。要求实行化肥深肥或兑清粪水、兑清水施用。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冬马铃薯可在此基础上增施磷、钾肥1—2公斤/亩。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目标产量20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 12公斤/亩,磷肥(P2O5) 5.5公斤/亩,钾肥(K2O) 10—12公斤/亩。推荐亩用40~45公斤复合肥料45%(17-15-13)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9~11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12~13公斤/亩。
(2)目标产量1200—2000公斤/亩,施氮肥(N) 10公斤/亩,磷肥(P2O5) 4公斤/亩,钾肥(K2O)9公斤/亩。推荐亩用35~40公斤复合肥料45%(17-15-13)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7~9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9~11公斤/亩。
(3)目标产量12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 6公斤/亩,磷肥(P2O5) 4公斤/亩,钾肥(K2O) 6公斤/亩。推荐亩用30~35公斤复合肥料40%(14-14-12)作基肥,团棵期追施尿素6~9公斤/亩,现蕾期追施硫酸钾7~8公斤/亩。
三、主要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茶叶(北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六县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施用少,或因为施用不方便而不施有机肥;部分投产茶园化学氮肥尿素施用过量;尿素、复混肥施用方式不当,主要为撒施,也造成肥料浪费和土壤面源污染。
施肥建议:
(1)底肥:新建茶园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施肥时,要深施、足施、土肥相融,分层施。
(2)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幼龄茶园每年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增施饼肥50-1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磷酸钾10公斤,施于距根颈部10-20厘米,深15-30厘米的地方;采摘茶园每年施用有机肥1500-2500公斤,增施饼肥100-150公斤,配施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施于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处,沟深30厘米左右。
(3)追肥:茶园追肥施用量见下表:
茶园氮肥追肥施用量参考表
茶园类型 | 树龄 | 纯氮(公斤/亩) | 茶园类型 | 产量(干茶公斤/亩) | 纯氮(公斤/亩) |
幼龄茶园 | 1-2 | 2.5-5 | 成龄茶园 | 25-50 | 7 |
幼龄茶园 | 3-4 | 5-7.5 | 成龄茶园 | 50-100 | 7-12 |
幼龄茶园 | 5-6 | 10 | 成龄茶园 | 100-150 | 12-15 |
成龄茶园 | 150-200 | 15-18 | |||
成龄茶园 | 200公斤以上 | 18-20 |
追肥的施用比例:春夏秋三次追肥比例一般按40:30:30或50:25:25的方式分配,在不采秋茶茶园,按70:30或60:40的方式分配。
追肥时,条栽茶园要条施,丛栽茶园要丛环施,幼龄茶园按苗穴施。成龄茶园按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处开浅沟施。施肥深度按肥料性质而定,硫酸铵、尿素等不易挥发的和易淋失的硝酸铵等氮肥要浅施,一般5-6厘米,而易挥发的碳酸氢氨则要深施,一般8-10厘米,施后都要及时覆土。平地茶园在茶行的一半或两边施肥,坡地或梯地茶园,要在茶行上方施肥。
(4)叶面施肥
叶面施肥主要采用喷施,在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期间,叶面施肥效果较好。喷施时,要注意高温引起的水分蒸发,药液浓度加大,而使茶叶叶片受药害,或喷后下雨冲洗而效果不佳。
茶树叶面施肥的浓度
肥料 | 适宜浓度(%) | 肥料 | 适宜浓度(%) |
尿素 | 0.5-1 | 硫酸铵 | 1-2 |
硫酸钾 | 0.5-1 | 磷酸二氢钾 | 0.5 |
(二)大蒜
主要问题:部分地方化肥施肥量偏大,施肥比例不当,重氮轻磷钾较严重;有机肥用量有待提高,用量不足。
施肥建议:
(1)目标产量为5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N:4.8㎏;纯磷:5.6㎏;K纯钾:7.6㎏;锌(Zn)0.4㎏、锰(Mn)0.4㎏;追肥一(提苗肥)N:4.8㎏;追肥二(壮苗肥)N:5.8㎏;追肥三(孕苔肥)N:2.9㎏;追肥四(壮苔肥)N:1.9㎏。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2)目标产量为6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N:4.8㎏;纯磷:5.6㎏;纯钾:7.6㎏;锌(Zn)0.4㎏、锰(Mn)0.4㎏;追肥一(提苗肥)N:5.3㎏;追肥二(壮苗肥)N:6.0㎏;追肥三(孕苔肥)N:3㎏;追肥四(壮苔肥)N:1.9㎏。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3)目标产量为7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N:4.8㎏;纯磷:5.6㎏;纯钾:7.6㎏;锌(Zn)0.4㎏、锰(Mn)0.4㎏;追肥一(提苗肥)N:5.8㎏;追肥二(壮苗肥)N:6.3㎏;追肥三(孕苔肥)N:3.1㎏;追肥四(壮苔肥)N:2.0㎏。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4)目标产量为8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N:4.8㎏;纯磷:5.6㎏;纯钾:7.6㎏;锌(Zn)0.4㎏、锰(Mn)0.4㎏;追肥一(提苗肥)N:6.2㎏;追肥二(壮苗肥)N:6.5㎏;追肥三(孕苔肥)N:3.3㎏;追肥四(壮苔肥)N:2.2㎏。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5)目标产量为9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N:4.8㎏;纯磷:5.6㎏;纯钾:7.6㎏;锌(Zn)0.45㎏、锰(Mn)0.45㎏;追肥一(提苗肥)N:6.2㎏;追肥二(壮苗肥)N:6.6㎏;追肥三(孕苔肥)N:3.5㎏;追肥四(壮苔肥)N:2.3㎏。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6)目标产量为1000公斤:底肥:有机肥亩用量1500公斤,纯:6.0㎏;纯磷:7.0㎏;纯钾:9.5㎏;锌(Zn)0.5㎏、锰(Mn)0.5㎏;追肥一(提苗肥)N:6.4㎏;追肥二(壮苗肥)N:6.8㎏;追肥三(孕苔肥)N:3.5㎏;追肥四(壮苔肥)N:2.3㎏。追肥五(蒜头膨大肥) :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 ,氮钾肥为主,亩用量根据长势确定。
(三)梨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有机肥用量偏小,追肥施用不足,施肥方法、时机不当。
施肥建议:协调氮、磷、钾肥比例,增加追肥用量。施肥一般分基肥(秋季采果后落叶前)、开花前追肥和果实膨大期追肥,施肥比例按1:0.5:1的比例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基肥和果实膨大期追肥60%、40%。在土壤缺锌区域,基肥施用七水硫酸锌1公斤/亩。若基肥有机肥施用量大,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提倡施用配方肥。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1)目标产量2000公斤/亩:施氮肥(N) 18.6公斤/亩,磷肥(P2O5)9.3公斤/亩,钾肥(K2O)19.0公斤/亩。基肥(采果后落叶前):有机肥亩用量2000公斤,N:10.2㎏;P2O5:9.3㎏;K2O:11.4㎏;追肥一(开花前)N:3.8㎏;追肥二(果实膨大期)N:4.6㎏+K2O:7.6㎏混合;
(2)目标产量2500公斤/亩:施氮肥(N) 21公斤/亩,磷肥(P2O5)10.5公斤/亩,钾肥(K2O)21.6公斤/亩。基肥(采果后落叶前):有机肥亩用量2500公斤,N:11.2㎏;P2O5:10.5㎏;K2O:13.0㎏;追肥一(开花前)N:4.2㎏;追肥二(果实膨大期)N:5.6㎏+K2O:8.6㎏混合;
(3)目标产量3000公斤/亩:施氮肥(N) 23.4公斤/亩,磷肥(P2O5)11.7公斤/亩,钾肥(K2O)24.0公斤/亩。基肥(采果后落叶前):有机肥亩用量3000公斤,N:11.8㎏;P2O5:11.7㎏;K2O:14.4㎏;追肥一(开花前)N:5.2㎏;追肥二(果实膨大期)N:6.4㎏+K2O:9.6㎏混合;
(4)目标产量3500公斤/亩:施氮肥(N) 25.8公斤/亩,磷肥(P2O5)12.9公斤/亩,钾肥(K2O)26.2公斤/亩。基肥(采果后落叶前):有机肥亩用量3000公斤,N:12.2㎏;P2O5:12.9㎏;K2O:15.6㎏;追肥一(开花前)N:6.2㎏;追肥二(果实膨大期)N:7.4㎏+K2O:10.6㎏混合;
施肥方法:基肥深施,采用开沟、挖穴施肥方法,一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挖穴,施肥后覆土。追肥采用挖穴覆土施,中微量元素可采用根外追肥,提高其有效性,
(四)枇杷
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施用有机肥不足;偏施氮肥,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不足;肥料施用量、施用时期与枇杷生长与需肥规律不协调。
施肥建议:加大有机肥投入量,果园种植绿肥,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钾肥相结合;重施采果肥,巧施花前肥,补施壮果肥和春肥,土施为主,根外追肥为辅;优化氮磷钾施肥比例,把握好施肥时期;重视基肥、适当深施。
(1)施肥量
1~3年生幼树,每年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亩,成年树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大量元素肥料可参照下表施用。
枇杷施肥用量参考表(单位:公斤∕亩·年)
树龄(年) | 产量 | 氮(N) | 磷(P2O5) | 钾(K2O) |
1~2 | 2.0~2.5 | 1.0~1.5 | 1.5~2.5 | |
3~4 | 1~2公斤/株 | 3.0~3.5 | 1.5~2.0 | 2.0~3.0 |
5~6 | 4~8公斤/株 | 4.0~5.0 | 2.5~3.0 | 3.0~3.5 |
7~8 | 10~15公斤/株 | 6.0~7.0 | 3.5~6.0 | 5.0~8.0 |
9~10 | 600~750公斤/亩 | 10~11 | 8.5~9.0 | 9.5~12 |
15 | 13~15 | 10~13 | 12.5~15 | |
20 | 18~20 | 13~15 | 14~16 |
注:栽植规格为3×4米或4×4米,亩植枇杷42~56株。
(2)施肥时间
幼树:1~3年的幼树一年可施6~8次肥,施肥的原则为勤施薄施,在抽梢前施好促梢肥,以氮肥为主;半月后当新梢转绿前施一次壮梢肥,可配合施用少量的磷肥。
结果树:结果树一年施3~4次肥,第一次为采果肥,在采果前5~7天施用,采取速效肥和缓效肥相结合,施肥量占全年用量的50%~60%(N:P2O5:K2O=3:2:2),以补充养分,及时恢复树势。第二次为花前肥,9~10月开花前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开花多,可用复合肥,增施钾肥,提高坐果率;对花少树旺的可少施或不施。施肥量占全年用量的20%~30%(N:P2O5:K2O=5:4:5);第三次为春肥,在2—3月份春梢抽发前施用,以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根据树势和挂果量,用肥量为全年的10%左右(N:P2O5:K2O=3:4:3),对果多春梢少的可以适当多施,以促进春梢抽发和幼果膨大。第四次为壮果肥,在3月底至4月初施用,以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占全年用量的10%~20%(N:P2O5:K2O=3:4:3),以促进果实的膨大,提高品质。但钾肥不宜过多,以免果肉变粗变硬,降低品质。
(3)施肥方法
①采用环状、盘状、放射沟、条状或全园施肥等方法,一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或挖穴40厘米深,施肥时要求灌足水并覆土。
②根外追肥:枇杷根外追肥很重要,肥料用量小,吸收利用快,对保花保果,促果膨大,提高品质,矫治缺素症,调节枇杷树势起着重要作用。喷雾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禁止使用激素类肥料。常用的根外追肥使用浓度参照下表。
枇杷根外追肥常用种类和浓度
肥料种类 | 浓度(%) | 肥料种类 | 浓度(%) |
尿素 | 0.2~0.4 | 硫酸锌 | 0.1~0.2 |
硼砂 | 0.2~0.3 | 磷酸二氢钾 | 0.2~0.3 |
硫酸钾 | 0.3~0.4 | 过磷酸钙 | 0.5~1.0(过滤) |
硫酸铜 | 0.01~0.02 | 硫酸镁 | 0.1~0.2 |
附件2
雅安市2021-2025年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农药使用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治植保”理念,按照“科学用药控危害、安全用药降污染”的思路,围绕农药减施增效目标任务,突出果菜茶等重点作物,全面普及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助推我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覆盖率显著提高,农药使用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农作物病虫草鼠为害有效控制,农药面源污染进一步减轻。
三、科学安全使用技术
(一)科学选择,确保药剂对症
1.防治对象。准确识别需要防治的作物及病虫害类别,根据防治作物及对象选择对路药剂。
2.选择正规药剂。购买的正规农药,其标签应标明农药品名、有效成分、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号、产品标准号、二维码等信息,且附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
3.优选农药品种。首选安全、高效、经济的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特别是生物制剂。剂型方面优选水乳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等环保剂型。有结块现象的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有浑浊现象的水剂,不透明的乳油,粉末过多的颗粒剂均不选用。
4.明确禁限用农药。坚决不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2019年公布的《禁限用农药名录》(名录附后),明确规定了我国禁止(停止)使用的46种农药和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20种农药。
(二)科学配制,确保均匀分散
1.准确用量。根据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选择低浓度防治。不随意混配农药或任意加大用药量。
2.科学稀释。在药剂配制中,采用水稀释或拌土沙的方法对药剂进行“二次法”稀释。水稀释:用少量水将农药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拌土沙: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3.正确混配。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碱性物质混用。二是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的农药,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不能相互混用。
4.清洗包装。在药剂配制中,用完的农药包装物要用清水反复摇荡、清洗3次,清洗后的水倒入喷雾器中喷施防治作物。
5.安全事项。配制农药应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地;药剂要随配随用;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贮存;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
(三)科学施用,提高防治效果
1.适期施药。根据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和药剂特性,选择最适时期施药和具体施用次数,施药时要避开防治作物的敏感时期以及对药剂敏感的作物,防止产生药害。
2.适法施用。根据病害发生部位、害虫活动规律以及农药剂型,选择最适施药方法。危害叶片为主的病虫,以喷雾为主,为害作物基部的钻蛀性害虫,以撒施或泼浇为主。药剂施用时,选择雾化效果、雾滴大小、穿透性能和分布均匀度好且作业效率高的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3.交替用药。选择防治对象相同而化学结构有差异或种类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4.安全间隔。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药安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使用时应按农药标签规定执行。
5.严格记录。严格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中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形成用药记录台账。
(四)安全贮放,保证药剂质量
农药要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避免曝晒、注意密封。不能与食品、粮食、饲料靠近或混放;不能和种子一起存放;不能和碱性物质、碳铵、硝酸铵等同时存放;酸性、碱性、中性农药要保持距离存放,防止农药变质。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以防误用。农药随用随配,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
(五)科学防范,确保人员环境安全
1.人员要求。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施药期间严禁进食、饮水、吸烟,不用嘴吹堵塞的喷头,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均不能施药。
2.防护要求。施药人员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3.天气要求。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时不要施药,高温季节下午5时后施药,始终处于上风位置不要逆风施药。
4.器械要求。施药前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施药时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衣物;施药后反复多次使用清洁剂和清水清洗器械,特别注意药管部位清洗。
5.残余农药。未喷施完的药液可喷施在另一块适用的作物上,或者将剩余药液加水10倍,稀释后喷施在喷过药液的田地中。严禁倒入沟渠、堰塘及水库中。
6.农药包装废弃物。主动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农药销售点或固定收集点,严禁丢弃或作为它用。
7.急救常识。施药场所应备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使用中若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受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医院就诊。
禁限用农药名录
《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生产应取得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应取得经营许可证,农药使用应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不得超范围用药。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一、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 |
注:氟虫胺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百草枯可溶胶剂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使用。2,4-滴丁酯自2023年1月29日起禁止使用。溴甲烷可用于“检疫熏蒸处理”。杀扑磷已无制剂登记。
二、在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20种)
通用名 | 禁止使用范围 |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 |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 | 禁止在甘蔗作物上使用 |
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 |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
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 |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 |
毒死蜱、三唑磷 | 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
丁酰肼(比久) | 禁止在花生上使用 |
氰戊菊酯 | 禁止在茶叶上使用 |
氟虫腈 | 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 |
氟苯虫酰胺 | 禁止在水稻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