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放养鸡
圈 舍
一、2012年上半年林下养鸡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2012年上半年,在各级(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雅安市林下养殖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全市规模化和适度规模化林下养鸡示范场、示范小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许多农户实现了“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建成标准化林下养鸡示范小区15个,全市已累计建成林下养鸡标准化示范小区36个;全市新发展规模和适度规模林下养鸡农户93户(全市累计371户),其中存栏500-1000只的农户53户,存栏1000-2000只的农户20户,存栏2000-3000只的农户8户,存栏3000只以上的农户12户(其中6户存栏达1万只以上);新增绿壳蛋鸡存栏0.8万只(累计存栏9万只),新增绿壳鸡蛋产量80余万枚;上半年林下养鸡存栏共计20.4万只,出栏25万只,绿壳鸡蛋产量900余万枚。
二、林下养鸡产业发展主抓的几项工作
(一)各级领导重视,政策好,资金到位,措施有力
全市各级(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林下养殖现场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创立生态品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各县(区)成立了林下养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扶持政策,落实了扶持资金,完善了工作措施,为林下养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积极整合资金扶持林下养鸡产业发展
各县(区)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后续项目资金、扶持资金、财政支农资金、企业与农户资金、信贷资金等资金支持林下养鸡产业发展。荥经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下养鸡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落实了退耕还林后续项目资金91.2万元。雨城区落实了退耕还林后续项目资金110余万元。石棉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林下养殖草科鸡资金扶持政策:一是设立保种选育奖,由乡村申报,县农业局规划,开展草科鸡品系选育1500只以上,全年向基地提供育雏30日龄合格鸡苗10万只以上的,经县上验收合格,一次性奖励10 万元;开展草科鸡品系选育3000只以上,全年向基地提供育雏30日龄格鸡苗20万只以上的,经县上验收合格,一次性奖励20 万元;二是设立标准圈舍建设奖,由乡村申报,县农业局规划,新建规范草科鸡标准圈舍30平方米以上,年出笼草科鸡500只以上并与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签定了林下生态养殖回收合同的,经县上验收合格,每平方米圈舍补助100 元;三是设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奖,由乡村申报,县农业局规划并制定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县上同意,确定为草科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片,达到建设标准的,经县上验收合格后,对年出笼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给予0.5 元/只的奖励;年出笼2500只以上的给予1元/只的奖励;年出笼5000只以上的给予 1.5元/只的奖励,并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草科鸡精深加工厂,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为林下养鸡发展增强了后劲。汉源县出台了《汉源县特色农业发展扶持办法》(汉府发[2012]4号),落实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天全县制定了《天全县2012年度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资金120余万元;芦山县整合退耕还林项目资金328.5万元;宝兴县落实扶贫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财政扶持资金30余万元,狠抓林下养鸡整村推进。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共落实扶持发展林下养鸡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有力支撑了全市林下养鸡产业的发展。
(三)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确保产品质量,创立生态品牌
市农业局为指导林下养鸡产业健康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创立生态品牌,组织专家总结各县(区)在林下养鸡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林下生态放养鸡生产技术规程》的雅安市地方标准,拟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执行,指导各县(区)林下养鸡产业发展。各县(区)也因地制宜制定生产规程,建立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和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全市林下养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技术引进和经验交流,加大培训力度和技术普及力度
掌握和普及林下养鸡关键技术是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的保障,农业部门继续积极组织对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和相互间经验交流。一是从加强服务,在疫病防治,饲养管理技术、密度控制,轮牧与人工种草,圈舍规范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二是高度重视和支持技术培训工作,市农业局派出技术干部对农户和技术干部进行培训授课,共培训农户和技术干部400余人次,各县(区)上半年共组织技术培训28期,培训农户2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册(份),接待咨询农户5000余人次;三是对“三有”农户实行优先扶持(即有养殖林地、有养殖经济能力、有技术培训和科技头脑);四是芦山、天全、石棉等县(区)继续加强技术引进,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合作,针对林下养鸡生产和创立品牌的各个环节,制定技术措施、技术规范、药物使用、严格的管理制度等,为林下养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继续成为林下养鸡发展和产品市场开发的主导
企业(专业合作社)对市场开发程度的大小,仍然决定着林下养鸡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空间,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继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一是抓产品质量,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二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用市场指导生产;三是完善产品质量认证,提高产品知名度,取得了较好成效,林下养鸡产品基本无滞销;四是石棉草科鸡已列为四川省地方资源保护品种,也作为省级重点扶持和市级主推林下养鸡优良品种。荥经、石棉、雨城、天全、芦山等县区林下养鸡农户在公司和专合组织的带动下,生产、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都收效较好,目前全市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已达35个。
(六)科技人员包村包户传授技术尽力尽职,指导力度继续加大
市局及各县(区)除加强林下养鸡的技术培训外,还制定了《科技人员包村包户办法》,派出有经验的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包村、包场、包户,指导乡(镇)、村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下养鸡规划,并在村、组设立科技知识播放点,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和咨询。科技人员继续吃苦耐劳尽心尽职在群众中示范、推广林下养鸡技术,受到村、社干部和养殖农户的普遍欢迎。
三、2012年下半年林下养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2年下半年全市林下养鸡发展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8-10个,全面完成2012年全市建设21个示范小区的目标任务;新增林下养鸡适度规模户50户;新增林下养鸡存栏25万只以上,出栏30万只以上,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四、全市2012年上半年新发展林下养鸡规模户和示范小区情况统计表
|
500—1000只 |
1000—2000只 |
2000—3000只 |
3000只以上 |
示范小区(个) |
名山县 |
|
5 |
|
6 |
2 |
雨城区 |
|
|
|
1 |
1 |
荥经县 |
8 |
2 |
2 |
|
2 |
汉源县 |
|
2 |
1 |
2 |
2 |
石棉县 |
8 |
2 |
3 |
|
1 |
天全县 |
|
1 |
|
2 |
1 |
芦山县 |
|
4 |
|
|
2 |
宝兴县 |
37 |
4 |
2 |
1 |
4 |
合计 |
53 |
20 |
8 |
12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