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除草,8日,天还没亮,名山区万古乡沙河村村民高明秋就到茶园劳作。已脱贫的他,自从改良茶叶品种后,家中的6亩茶园一年能收入2万余元,“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全家人的生活因此改善不少。”
沙河村位于我市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沿线。近年来,该村通过改良茶叶品种、提升种植技术,以及发展猕猴桃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等,让不少村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如今,这个在2016年“摘帽”的贫困村,变成村美业兴的旅游新村。
住新房子 过好日子
脱贫攻坚以来,沙河村共脱贫49户、166人,罗显林就是其中之一。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如今79岁的罗显林也见证了沙河村的发展和变化。
崭新的房屋、宽敞的入户路,坐在院子里烤火的罗显林,脸上不时浮现出笑意。
“原来住的房子是烂瓦木架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党和政府找工人帮我进行维修加固,不久前又帮我修了两间新房。”罗显林说。
对罗显林而言,加固老房子、修建新房子、拓宽入户路,以及收入的增加,是最大的实惠和变化。而对沙河村的村民来说,沙河村近年来的变化可不仅这些。
作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的一段,近年来,沙河村整治河道、新增游道、实施小农水项目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沙河村利用“农民夜校”平台,为村民免费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吃“旅游饭” 走致富路
沙河村脱贫户罗一寿的1亩多茶园,以前种植的绿茶因品种等原因产值低,加上缺乏管理技术,一年下来仅有3000多元收入。2016年10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将茶叶改良成“黄金茶”。
“以前,1公斤绿茶能卖12元到24元不等,而1公斤‘黄金茶’能卖1500元,种植‘黄金茶’能大大提高我的经济收入。”罗一寿说,他种植的3000多株“黄金茶”茶苗,全部由扶贫资金购买并免费发放给他,3年后投产,至少能增加1万元收入。
“没想到我的茶树也能变成‘摇钱树’,茶山也能变成‘金山’。等挣到钱,我就开一家茶家乐。”罗一寿说,沙河村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又紧邻红草坪万亩观光茶园,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升级茶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守在家门口致富。
脱贫户罗怀林在2016年已经通过帮扶开办起茶家乐。从2016年10月至今,罗怀林家的人均纯收入达9460元,他也被评为精准扶贫创业示范户。“现在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我正打算添置辆小轿车。”罗怀林说。
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罗显锦介绍,沙河村现有茶园2772亩,全村产业发展以茶叶种植为主。因位于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沿线,又邻近红草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目前全村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子。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