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个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和经贸往来迅猛发展,同时全球极端天气变化日益频繁,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外来生物入侵很难预测和阻截,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外来生物成功入侵大爆发后,能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打破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使濒危动植物和本地物种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同时生物入侵还会危害人类健康。
经全市调查,目前我市非检疫性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主要有空心莲子草(别名水花生、革命草)、凤眼莲(水葫芦)、福寿螺、紫茎泽兰、草地贪夜蛾。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此方案。
一、防控策略
根据不同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农药防治进行综合治理,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二、主要入侵生物发生与防控措施
(一)空心莲子草
原产于巴西,上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上海及华东一带,70年代传入我市,目前我市各县区常年危害。危害农田作物生长,产量受损;排挤其它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与捕捞;在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滋生蚊虫,危害人类健康。
(1)农业防治: 结合耕翻换茬挖除地下的根茎,然后集中晒干或者烧毁;水域中的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人工打捞,持续3-5年可有效控制;在未发生区域加强防范,防止因使用工具无意识携带、使用未完全腐熟草粪等人为因素使其无性繁殖体入侵。
(2)物理防治: 行间整齐、间距适中的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种植地可用黑地膜或地布覆盖。
(3)生物防治:释放天敌生物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释放密度:防治水生型空心莲子草,每公顷释放数量为2000-3000头;防治陆生型,每公顷释放数量为3000-4500头。释放时间:最低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即可释放,早春宜在中午气温较高且无风天气释放,夏季宜在傍晚或早晨气温较低的时段释放。
(4)生态控制:果园、道路边、沟渠边等空间较大的区域种植三叶草、苜蓿等矮生固氮护土性植物替代空心莲子草生存空间。
(5)化学防治: 需根据空心莲子草发生生境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除草剂:
①防除非耕地的空心莲子草,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70mL/亩,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50mL/亩,在空心莲子草生长盛期茎叶喷雾;
②防除果园中的空心莲子草,可用20%草铵膦水剂200mL/
亩混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mL/亩,主意不能在幼年树果园及苗圃施用,避免在茶园和香蕉园及其附近地块使用。
③防除水稻田的空心莲子草,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70mL/亩,在水稻移栽后15-20天施用;
④防除玉米田的空心莲子草,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70mL/亩,玉米拔节前(空心莲子草茎长10-20cm)施药。
(二)凤眼莲
原产于美洲,20世纪初传人我国,我市各县区均有侵入记录,局部或间断性发生。通常漂浮于水面或根生于泥中。大面积覆盖水面,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影响水产养殖、降低水产品质量;破坏本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1)物理防治: 人工或机械打捞,需及时清理残株,并在河流内设置栅栏防止水葫芦漂移。物理防治效果难以持久,需年年防治,劳动力成本较高。
(2)化学防治: 可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75%二甲四氯二甲胺盐水剂100mL/亩,或者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mL+56%二甲四氯二甲胺盐水剂100mL/亩,茎叶喷雾。
(3)生物防治: 目前国际上用于防治水葫芦的天敌有水葫芦螟蛾、水葫芦象甲、水葫芦叶螨、水葫芦盲蝽等。
(三)福寿螺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于1981年引入我国,我市2009年开始传入。为害水稻、莲藕、茭白、菱角等农作物;携带大量线虫食用后引发脑脊髓膜炎,引起人体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
(1)农业防治:
①严格管理福寿螺的人工喂养和远距离运输;
②越冬治理:冬季来临之时进行农田水利冬修,清沟去除淤泥和水草,减少越冬螺基数;
③灌溉治理:水口安纱网阻止福寿螺随水大面积进入田间,同时田间保持浅水,抑制福寿螺活动能力;
④耕作治理:水旱轮作,冬季旱作,或在为害严重的田块夏季也改为旱作。
(2)物理防治:
①人工打捞:田间福寿螺及卵块随见随捡,集中消灭;
②人工诱集卵块:稻田淹水后在田中插入100-150cm高竹片,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产卵,每2-3天除一次卵块进行集中销毁。
(3)化学防治 :稻田福寿螺可选择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密达等药剂进行防治。危害严重区,需在秧苗2叶1心和移栽期两个时期重点施药防治。
(4)生物防治 :水稻移栽成活后在田间放养鸭子,每亩15-30只,啄食小螺和螺卵。该方法既控制螺害,又能节省养殖成本,且有利于环保。
(四)紫茎泽兰
菊科泽兰属多年生杂草,上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云南,80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市汉源县、石棉县。入侵后致使农作物减产、土壤肥力下降,破坏本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牲畜误食导致腹泻、脱毛甚至死亡;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1)物理防治 :在开花前进行人工挖除或机械翻挖。
(2)化学防治 :防除果园、阔叶林区、沟渠边的紫茎泽兰可用41%草甘膦水剂300mL/亩;防除荒坡、针叶林、禾本科作物田的紫茎泽兰,可用480g/L三氯吡氧乙酸乳油240mL/亩,或24%氨氯吡啶酸水剂300mL/亩。
(3)替代控制 :引入地面覆盖度较高的树种如云南松、桉树等,经抚育成林后自然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或将原生境的紫茎泽兰铲除后,栽培黑麦草、非洲狗尾巴草等竞争力强的植物,可有效遏制紫茎泽兰生长,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4)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可明显降低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率;链格孢菌能引起紫茎泽兰的叶片褐斑病,抑制其生长繁殖。
(五)草地贪夜蛾
别名秋黏虫,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为害重特点,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等。2019年1月在云南省普洱发现该虫,5月8日在我省西昌市首次确认发现,5月23日我市查见。5月底-7月我市石棉、汉源、雨城、荥经、宝兴在玉米上陆续出现不同程度为害并相继进行了综合防控。该虫不能在我市越冬。
(1)监测预警:利用高空测报灯、黑光灯、性诱剂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结合开展大田普查,准确预警指导区域性治理。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2)生态调控:将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3)理化诱控:成虫迁入早期和成虫发生盛期,通过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诱杀,提升防治效果。
(4)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5)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氟氯氰菊酯、甲维盐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