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2024年61个行政村3355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问题户厕整改完成率达100%。大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度5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二)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调查点160个,印发《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雅安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等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方案;强化专业技术指导,大力宣传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等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累计开展宣传指导活动59场,发放技术资料8.6万余份。
(三)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征集并提交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农作物种质资源213份,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建成名山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汉源花椒省级种质资源库、中国·石棉枇杷大观园种质资源圃,共收集省内外茶树种质资源3000余份、国内外花椒品种100余种,引进省内外茶树良种300余个、枇杷新材料200余个,选育了2个省级审定良种(汉源花椒、汉源葡萄青椒)和1个省级认定良种(汉源无刺花椒),审定7个枇杷新品种。
(四)加强动物防疫和生物安全监督
2024年,全市组织调配省统采禽流感灭活疫苗等疫苗606.55万毫升(头份),应免尽免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远高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同时,与无害化处置公司签订协议,规范处置强制免疫产生的废弃物和动物实验室废弃物,确保环境及人员安全。
(五)加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
印发《2024年全市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要点》等文件,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变更评价,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全市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增加0.1个等级。
(六)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抓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全面完成省下达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措施面积任务的102.3%、100%。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024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6%,较省厅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高2.6个百分点。
(七)推进化肥农药合理使用
印发《2024年全市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要点的通知》《茶叶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等文件和方案,持续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抓好科学用药培训。2024年,预计化肥使用量42786吨、农药使用量700吨,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印发《关于加强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落地落实,累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培训15次以上、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3%。
(九)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通知》,建立“1+N”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因地制宜推广“押金制、有偿制、积分制”等回收模式,全市共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2048个。
(十)促进节水农业发展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0.5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22万亩,年节约用水22.57万立方米。建成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农村沼气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截至2024年12月,我市农村沼气用户为9.9052万户,利用户数5.195万户。
(十一)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持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布局,建立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持续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和监管,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2024年,累计无害化处理死亡猪78795头、牛194头、羊259只,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为99.49%。
(十二)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严格执法,强化禁捕力度,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10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997辆次、船艇145艘次,水上巡查5219余海里,陆上巡查51256余公里,联合有关部门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621个次,组织开展联合行动365次,查办违规违法案件61件,查获涉案人员81人,行政处罚金额7.31万元,移送司法9件、移送17人。积极开展2024年雅安市天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向石棉县大渡河放流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鱼苗共计48万尾,同时组织各县(区)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苗24万尾。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6790余份,在各级媒体上宣传禁捕工作140余次,树立禁渔宣传栏、告示1280余个,张贴禁食长江野生鱼提示2960余张。各县(区)均积极开展禁捕效果评估工作,市本级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对青衣江、大渡河流域开展了水生生物监测和禁捕效果评估工作,已完成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十三)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和老旧农业机械淘汰
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落实项目资金达847.53万元,补贴农机具4266台,直接受益农户3058户,落实报废补贴资金2.52万元,报废农机具3台,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19场次。抓好牌证源头管理,坚决杜绝为不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发证。
(十四)积极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将绿美雅安·环保攻坚专项行动与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相结合,排查发现问题52个,全部按时完成整改。动真碰硬抓好信访问题整改工作,督察组移交的3件涉农信访件均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办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牢
农业农村领域“重生产效应,轻环境保护”的观念依旧存在,部分农业生产者没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二)资金保障压力大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高力度的资金支持,而我市农业资金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多数资金是靠争取上级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投入。
(三)部分工作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我市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群众的需求有一定差距。种植业中化肥表施、撒施等不合理施肥方式仍不同程度存在,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作物秸秆总量小、分布散,秸秆收集、运输、储存能力不足,利用方式较为单一。水域执法力量薄弱,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抓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落实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持续提升质效,以农村厕所革命、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为主要抓手,不断厚植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