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名山区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美共建”,通过建立“自主申报、竞演PK、重点培育、现场评审”考评机制,每年遴选一批精品村、特色村、先进村,重点实施美丽庭院、美丽村镇、美丽绿道、美丽田园、美丽河湖建设,以创建竞争模式凝聚“全民共建、全面共治”的强大合力,引领带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畅、净、美”华丽转变。
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建设美丽庭院。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范标准、分类实施,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的原则,采取“一户一档、一村一策”的推进方式,广泛进村入户宣传引导改厕模式,指导厕所改造,持续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长效化。2019-2020年,争取并投入资金4247万元,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整村推进52个,新改建农村户厕9786户,实施“厕污共治”6397户,打造农村公共厕所和乡村旅游点厕所15座,农村公厕数量达136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革命”示范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均达90%以上,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的通知》等,采取“农户+市场”方式引导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改厕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运营到位。
深入开展垃圾治理,建设美丽村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围绕“源头减量、分类处理”目标,全域推广农村垃圾治理“高岗村模式”,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镇(街道)分类输运、县(市、区)分类处置的治理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13个镇(街道)、9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40%以上;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长期保洁和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全区944个村民小组均配备保洁员,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同时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五包”,实施“五乱”监管,每月组织开展“爱美二七”评比活动,每季组织开展“洁美家庭”评比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户”创建活动,促进“扫干净、码整齐、有归栏”成为常态。2020年8月,成功创建为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美丽田园。全域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出台雅安市名山区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及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等,近三年共拆除禁养区养殖场(户)圈栏8.2159万平方米,兑现圈舍拆除补助资金631.66万元。深度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三改两分离一利用”等清洁养殖模式和粪便全量收集利用,投资8576.767万元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加大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广泛推广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等“五化”利用技术,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2.7%,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4.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深入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美丽河湖。深入贯彻《雅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等,按照“因地制宜、尊重实效,应治尽治、利用为先,生态循环、梯次推进,发动农户、效果长远”的思路,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农村场镇污水处理站13座,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04处,8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6.7%;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指定明确河(湖)长264名,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农村水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组织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两合水梯级人工湖等项目,美丽河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建设美丽绿道。贯彻落实国家部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等4个方面,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村庄清洁义务劳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147万人次,清理农村垃圾2.2581万吨,清理村内沟渠365.75公里,农业废弃物2.1352万吨,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2515万次,逐步引导农民转变不良生活习惯,推动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项目,重点围绕100余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沿线布局打造生态茶园、多彩林盘等自然景观和茶庄果园、新村公园等文旅融合节点和特色村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被评为“中国十佳茶旅线路”“2019全国美丽乡村路”,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