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兴县坚持把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地种养、旅游等资源,探索特色产业驱动型、景区发展拉动型、盘活三资开发型“三种发展模式”,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宝兴县3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826.72万元,较上一年增长103.6%。
重引领,增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突出目标引领。制定《宝兴县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年行动方案》,明确“2022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2023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阶段性目标任务,明确“培育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强村,形成一套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2年,全县3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今年将持续发力为14个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强筋壮骨”。二是突出组织引领。深入开展“先锋领航·全域提升”党建攻坚行动,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将145名村干部、党员、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纳入高素质农民、实用技术人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育对象,筑牢村集体经济“发展堡垒”。三是突出政策引领。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励引领推进全县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宝兴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发展奖、创新奖若干名,对集体经济收入新达到20万元的,给予2万元发展奖励;对集体经济收入新达到5万元以上的,给予1万元创新奖励。
分类促,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一是特色产业驱动型。围绕“全域有机化”目标,狠抓“林海菌乡”“果海药谷”“云海牧场”三条产业环线建设,在23个有种养殖特色的村,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藏香猪、有机牦牛四大特色产业,2022年宝兴县中药材在地面积24.9万亩、食用菌1500亩、藏香猪存栏2万头、牦牛3.2万头,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达161万元。二是景区发展拉动型。依托熊猫古城等5个AAAA级景区和乡村观光旅游资源,在7个乡镇12个村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打造10余家特色乡村民宿,组建4个景区环卫劳务公司,吸纳2000名周边村民务工,让8个村吃上“旅游饭”。三是盘活“三资”开发型。组建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在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底数的基础上,指导18个村通过资金入股方式,与县属国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实现集体经济组织获得资金分红47.3万元;指导25个村通过闲置资产租赁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74万元;指导16个村通过土地资源出租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6.12万元。
强链接,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一是强化抱团发展。紧紧抓住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契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村企抱团发展,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嵌入发展一批乡村劳务公司、物流公司、种养殖加工厂、专业社,提供劳务派遣、蔬菜供应、原料初加工等服务。2022年,全县有23个村在20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82.5万元。二是强化村村合作。探索“飞地经济”产业合作模式,采取“1个村土地+4个村资金”,由村党支部牵头,4个村全体村民入股整合550万元资金,成立友仁缘公司,建设占地150亩集体经济飞地产业园,大力发展香菇、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每年每村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三是强化能人带动。引导53名返乡创业人员、乡土人才、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能人带资金、带专业技术人员、带行业资源”的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入股,能人主导经营管理,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乡土人才与村集体经济互促共荣,将本土人才优势转化为带动发展动力。同时,建立健全发展村集体经济个人激励机制,向31名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发放7.8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