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金融机构坚守为民初心,持续落实金融惠农政策,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探索有效路径,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创新信贷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各银行机构“量体裁衣”推出“税务贷”、“园区e贷”、“国担快贷”、“蜀信e.小额农贷”等普惠型小微企业线上经营快贷产品。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推出“惠易贷”和“乡村振兴·产业信用贷”,利率最低可低至LPR基础利率。因地制宜推出“名山茶叶贷”、“乡村振兴·金果贷”等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产品经销“流水贷”信用贷款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大樱桃、花椒、茶叶、橘类贷款延长还款期限,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大信贷投放,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截至2023年7月末,雅安市涉农贷款余额674.01亿元,同比增速为19%,高于上年末涉农贷款增速1.63个百分点。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0.45亿元,惠及涉农、小微等贷款主体1650户;审核“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12.21亿元,涉及财政贴息1720.70万元,惠及小微、涉农主体1505户。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3.73万余张。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入园访企”活动,对园区内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经营主体实施“整园授信”,为园区经济实体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其他金融机构依托差异化产品为现代农业园区经济主体提供补充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省三星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56户,辐射带动农户2509户。其中,有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78户、贷款余额6.76亿元。
三、借助金融科技,促进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将“三访三问三送”活动和“送码入户、一键贷款”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依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二维码同步开展“信用培育,以信促贷”等活动,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二维码应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产业全链条数据自动化收集,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实现融资需求精准授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下沉度和渗透率。全市各金融机构深入摸排涉农主体信贷需求,实现全市行政村和农业园区金融服务100%全覆盖。截至2023年7月末,已累计走访个体工商户、企业51265户;召开融资对接会、培训会584场次。
四是做好政策保障,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雅安辖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印发《雅安市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各县(区)均印发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贷款(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及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省农担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相关贷款,市县两级政府均予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