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渠道,让就业扶贫带来稳定增收。一是扩大公益岗位“兜底”渠道。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保洁员、水源地巡查员、村务助理员、卫生防疫等扶贫公益性岗位313个,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扩大就业岗位“筹措”渠道。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招聘会、送岗位进贫困村等活动,筛选推介1000余个符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使123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引进成都伊赛能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在芦山县设立就业帮扶中心,提升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能力。三是扩大就业吸收的“定点”渠道。创新增加就业岗位和吸纳人才就业的举措,采取“车间+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有机结合。现已建成国家级和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各一个,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对贫困劳动力免费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然后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在企业就业,探索一条集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于一体的精准就业扶贫新路子,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实现稳定增收。截至5月底,全县返岗务工的贫困人口已达2380人,已超过去年底的务工人数。其中省外务工359人、省内县外务工1002人、县内务工1019人。
壮大龙头,让产业扶贫发挥长效作用。一是完善巩固农民合作社带动发展机制。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市场、有效益的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种养能人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并采取鼓励政策促进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带贫益贫关系,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加大产业增值与贫困家庭增收。如钟灵村羌江冷水鱼专业合作社年产量达60万公斤,以批发价计算的年产值达10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完善巩固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机制。建立村集体经济中药材试点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农户种植重楼、白芨、芍药等特色产业基地达18.5万亩。充分发挥财政扶贫杠杆作用,深入宣传小额信贷、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近年来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471万元、落实产业补助资金1116万元,有力助推贫困群众壮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并依托“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阵地提供长期技术支撑,对接中药材企业帮助解决原料销售难题。目前,全县已建成2个种苗繁育基地、4个人工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3家,带动种植大户110余户、散户1200余户。全县中药材年产量达3400万吨、年产值达4000万元。三是完善巩固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机制。以养殖业为主,全面巩固“短平快”产业,通过与钱记鸡业等扶贫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持,采取统一放苗、统一回购等方式,巩固产业发展合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