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雅安市农业农村局

位置:首页>信息详情

2025年雅安市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7 14:50
浏览:
打印

2025年全市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预计总体中等发生,主要发生种类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地下害虫等。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总体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或优质脱毒种薯,推广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户联防联控,提高防控效果。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播期防控技术

1. 轮作栽培。与玉米、小麦、大豆、蚕豆等非茄科作物轮作防治病虫害;精细整地,适时播种,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导致出苗缓慢加重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

2. 选用抗耐病品种和脱毒种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抗耐晚疫病品种。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播种。

3. 种薯切刀消毒技术。播种前先把种薯放在室内摊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病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蘸刀或3%来苏水、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将种薯切成40-50克大小的薯块,保证每个薯块上带2-3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

4. 种薯处理技术。选用咯菌腈、氟环·咯菌腈、精甲·咯·嘧菌或吡虫啉等化学农药拌种,也可选用春雷霉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制剂与甲基硫菌灵混合拌种,晾干后播种,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5. 药剂沟施防病。沟施氟啶胺或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防控晚疫病、马铃薯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等。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颗粒剂沟施。

(二)苗期防治技术

苗期防治重点以晚疫病、地下害虫为主。在降雨量大的晚疫病高发区,如出苗后气温达到18℃以上,同时遇有连阴雨天气,或根据晚疫病田间监测预警系统信息,及时喷施苦参碱、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1-2次进行保护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丁子香酚、烯酰吗啉或氟菌·霜霉威等内吸性治疗剂1-2次消灭中心病株。可利用杀虫灯或者性信息素诱杀地下害虫成虫。

(三)块茎形成期防治技术

块茎形成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疮痂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期晚疫病防治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2-3次。根据田间监测预警情况,适时选用代森锰锌、代森联、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二十八星瓢虫防治应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蚜虫防治,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素等生物药剂,也可采用氟啶虫酰胺、噻虫嗪、啶虫脒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四)块茎膨大期防治技术

块茎膨大期重点防治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晚疫病依据田间监测预警情况确定喷施最佳时间,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噁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菌·霜霉威、唑醚·氰霜唑、烯酰·锰锌等药剂。早疫病防治可选用苯甲·丙环唑、噁酮·氟噻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甲·嘧菌酯等药剂防治。

(五)收获至贮藏期防治技术

收获前7天左右杀秧。杀秧后至收获前喷施一次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噁酮·霜脲氰等,消杀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杀秧后如不能及时收获,种薯田还应加喷1次吡虫啉防治蚜虫,避免种薯感染病毒。收获后马铃薯在库外放置1-2天,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入库时剔除病薯,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2-4℃)环境条件,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四、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

针对晚疫病,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施药”的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1 https://nync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9 蜀ICP备19017141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1
主办:雅安市农业农村局 电话:0835-2223667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